走进欣盛翔

分子筛合成遇瓶颈,缩短差距需另辟蹊径

发布时间:2019-11-07 16:17

日前,中国石化旗下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合成的全新结构分子筛材料SCM-14,正式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(IZA)授予的结构代码SOR,这是中国企业造分子筛首次获得国际结构代码。IZA此前授予的总共235种结构代码中,埃克森美孚(ExxonMobil)获得21种,雪佛龙(Chevron)获得18种,处于遥遥领先地位;而国内企业此项纪录为零。


分子筛合成遇瓶颈,缩短差距需另辟蹊径


细微差异中的天壤之别


分子筛合成遇天花板,缩短差距需另辟蹊径


在A分子筛的骨架上,引入金属离子,使其孔口变小——孔径从原来B分子筛的0.54纳米缩减为0.38纳米,相当于头发丝直径(约0.07毫米)的十八万分之一;两者仅差了两个原子,0.16纳米而已,“选择性却有天壤之别”。上海石化研究院院长、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为民解释,这里的A、B,分别指代煤化工中甲醇制烯烃(MTO)的核心工艺,A是现在用的SAPO-34分子筛催化剂,B是原来用的ZSM-5分子筛催化剂。0.16纳米的细微差别,使前者选择率达到80%,而后者只有50%左右。“30个百分点,在工业上是非常大的差别”,杨为民以一个单套60万吨烯烃/年的工业装置为例计算:每差1个百分点相当于6000吨烯烃,30个百分点的年经济效益就是12亿元。